本內容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城市出行服務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是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要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以下簡稱“雙智”)協同發展。加快推進雙智協同發展,對服務城市智慧交通管理、改善人民群眾出行體驗、賦能治理“城市病”有重要推動作用,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重要體現。
構建“智”的體系。《意見》提出,要以支撐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和改善城市出行為切入點,建設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設施融合感知體系,深入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5G)+車聯網”發展,逐步穩妥推廣應用輔助駕駛、自動駕駛,加快布設城市道路基礎設施智能感知系統,提升車路協同水平。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是支撐城市運行的神經網絡,通過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手段,實現對城市各環節的精準感知;智能網聯汽車則是遍布于城市大街小巷的神經元,與各類智慧城市基礎設施進行信息交換。雙智協同發展,不僅是技術上的深度融合,更是理念上的同頻共振,合力打造“人-車-路-云”高度協同的智慧交通生態系統。
拓展“用”的場景。《意見》提出,要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多場景應用,聚合智能網聯汽車、智能道路、城市建筑等多類城市數據,為智能交通、智能停車、城市管理等提供支撐。應用場景是牽引雙智協同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智能網聯汽車是當前汽車產業發展的大趨勢,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帶來廣闊的集成應用場景,要梳理出與雙智協同發展相適配的應用場景,讓雙智協同發力更精準、產出效益更高。比如,廈門BRT系統通過5G網絡進行精準控制,實現車輛在站臺的精準停泊;長沙智慧公交系統基于LTE-V2X與紅綠燈互聯,實現精準引導、公交優先,使公交車的行駛時間優化13%左右。
提升“韌”的水平。《意見》提出,要加快完善應急物流體系,規劃布局城市應急物資中轉設施,提升應急狀況下城市物資快速保障能力。由感而治,以數賦能,雙智協同發展架構下的應急物流體系建設通過車車、車路協同,完善動態交通誘導、交通信號智能控制、城市大范圍交通協調聯動與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工作,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系統運行、服務和管控的智能化水平,增強道路交通網絡的整體服務效能和韌性,是城市在突發事件中實現自動感知、快速反應、科學決策的關鍵基礎設施,是打造承受適應能力強、恢復速度快的韌性城市,增強城市風險防控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環。
當前,智慧城市與智能交通在信息化、智能化相關技術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形成協同交點。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提供“硬環境”,智能網聯汽車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管理與服務強化“軟實力”。要穩步推進雙智協同發展,加快部署“聰明的車”、建設“智慧的路”,探索汽車產業轉型、城市功能提升的新路徑,讓汽車產業在城市應用場景中創新、城市在汽車產業推動下發展,實現城市運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