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從市政府獲悉,我市印發《西安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管理及審批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即日起實施。
《辦法》明確,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指導城市各類保護開發建設的基本依據,應落實國家、省、市發展戰略要求,立足城市高質量發展,提出城市中長期空間發展戰略,統籌劃定“三區三線”(“三區”是指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三種類型的國土空間。“三線”分別對應在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三條控制線。),統籌安排“三生空間”(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明確城市發展目標、功能定位、空間格局、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保護等總體要求,并通過編制城市功能體系與布局規劃,明確城市戰略功能區布局,指導區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落實各區縣、開發區、經濟功能區詳細規劃。
根據《辦法》,我市將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三區三線”劃定為基礎,聚焦城市核心功能和競爭力,強化市級統籌,整合空間邊界,確定古都核心功能承載區、國家科學與科技創新中心引領區、北部先進制造集聚區、南部高新技術與科教集聚區、東部雙向開放引領區、新型城鎮化發展區、秦嶺生態保護示范區等七大功能區。
區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應落實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城市功能體系與布局規劃的傳導要求,優化區縣中心城區城市功能和用地結構,合理安排區域重大交通樞紐、重要線性工程等基礎設施布局,明確城鎮政策性住房和教育、衛生、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布局。
《辦法》明確,各開發區、經濟功能區不單獨編制區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納入相應的行政區范圍編制,按照事權管理和開發建設范圍,依據全市規劃用地“一張圖”及總體規劃相關內容編制詳細規劃,作為指導區域開發建設的依據。
鎮(街)國土空間規劃可與區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合并編制,也可以一個或幾個鎮街(縣政府所在地的鎮街除外)為單元組織編制。全域納入城鎮開發邊界的鎮(街)不再單獨編制鎮(街)國土空間規劃。
《辦法》指出,鎮(街)國土空間規劃是對市、區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細化落實,應充分銜接城市功能體系與布局規劃,明確鎮(街)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目標和城鎮開發邊界內的建設用地安排,重點落實空間控制線和重要廊道,確定鎮(街)域內的村莊分類和布局,統籌安排鎮(街)域內各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
《辦法》明確,村莊規劃可以一個或幾個行政村為單元,組織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村莊規劃應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體現農村特點、保留鄉村風貌,構建以村莊規劃為龍頭,村莊布局規劃、中心村建設規劃、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規劃、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規劃為基礎的鄉村規劃體系。
村莊規劃應包括村莊發展定位與目標、生態保護修復和綜合整治、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產業發展、住房布局、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村莊安全和防災減災等內容。
國土空間規劃應采取“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的編制方式,在報送審批前,應按程序進行專家論證、意見征詢。除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組織編制機關應在本級政府信息網站或主要新聞媒體公開展示規劃草案,采取論證會、聽證會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專業單位、專家和公眾意見。
規劃草案的公開展示時間不少于30日,在公開展示期間,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都可以向組織編制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組織編制機關應將意見采納情況向審議機構或審批機關作出說明,對不予采納的意見和建議應說明理由。
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行編制單位終身負責制。此外,《辦法》還鼓勵高水平規劃設計團隊參與本市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與城市設計,鼓勵高水平規劃團隊與本市伴隨式規劃團隊組建技術聯盟,鼓勵區縣、開發區、經濟功能區在全市國土空間規劃管理“一張圖”的基礎上,引進高水平技術團隊參與規劃編制和城市設計。
本平臺對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本公眾平臺將不承擔任何責任。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平臺對文章進行刪除。
免責聲明:來源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存在版權爭議,請及時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處理。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